31 现实与虚幻之间:读菲利普·K·迪克的《尤比克》

菲利普·K·迪克是科幻界大名鼎鼎的人物。只要是稍微涉猎过科幻的人,就算没读过他的小说,总也看过几部由他作品改编的电影,比如《银翼杀手》《全面回忆》《少数派报告》等等。我从大学时开始接触他的小说,这些年来陆陆续续读了不少本,最近则读了这本《尤比克》。每读完一本,都加深了我的一个印象:菲利普·K·迪克是位伟大的科幻奇才,同时也是一个蹩脚的三流小说家。

这个说法乍看上去似乎很矛盾,实则不然。在我看来,科幻小说恐怕是与文学艺术联系最弱的小说类型,几乎是处于纯文学的对立面。科幻小说的主要看点在于脑洞大开的科学幻想,其余要素都是配料。越是硬核的科幻粉丝,往往越对科幻小说的文学性漠不关心。即便是阿西莫夫、阿瑟·克拉克这样的科幻大师,写出来的东西都像是科研报告,几无艺术性可言。

哪怕是在科幻圈里,菲利普·K·迪克的写作水平也只能算中等偏下。他写不出可信的人物,所有角色都是推动情节的工具人。读完《尤比克》,我甚至无法描述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,有什么性格特征。他写不出像样的对话,书中每句对话都像是作者硬塞进角色嘴里的。至于设置悬念、调动情感、烘托氛围这些花活他就更做不来了,导致明明书中人物处在生死关头,我读起来却一点触动都没有。

这毕竟不是我第一次读他的小说,对文字上的毛病早有预料,也就不过多吐嘈了,还是多关心一下书中的脑洞。在科幻方面,这本书主要有三个设定:

第一,刚死去的人可以冷冻起来,处于半生半死的状态(原文half-life,中文版翻译成「中阴身」,好古怪的译法)。处在这一状态的死人可以短暂地激活大脑,拥有意识,可以与外界交流。这是全书中最核心的设定。

第二,未来超能力普及,会读心术和有预知能力的人使用超能力盗取商业机密。与此相对应,也有专门的反超能力公司,保护客户的隐私。小说中的主人公乔·奇普在一家反超能力公司担任技术员。这一设定表面上似乎很重要,书中也用了不少篇幅描写超能力,其实只是个幌子,那些超能力/反超能力角色都是龙套。

第三,未来所有产品都需要付费使用,连自己家的房门都要投币才能打开,没钱甚至出不了房间。这是对资本主义的小讽刺,跟主线情节没什么关系。

书中主要的情节是:主人公乔·奇普所在的反超能力公司接了一单大生意。他和公司老板朗西特,还有一群反超能力者,一起去了月球。这其实是对手公司设下的阴谋,他们遭到炸弹袭击,朗西特被炸死,其余人带着朗西特的尸体逃回地球。他们将朗西特放入冷冻棺材,试图与处在中阴身的朗西特交流,可是却无法建立联系。之后出现了两件怪事:一是所有事物都在加速腐朽,一开始是食物迅速变质,后来有的东西开始时间倒流,比如汽车变成旧型号;二是到处出现朗西特,比如硬币上的头像变成朗西特,电视上播放朗西特的广告。最后朗西特本人出现,向主人公说明当初在月球上幸存的其实是朗西特,其他人都被炸死了,乔·奇普这一群人都处在中阴身状态。在中阴身的世界里,他们遭受到反派乔里的攻击,一个接一个死去,唯一的解救办法是使用一种叫做「尤比克」的喷雾,可以延缓时间倒流。结尾主人公获得了尤比克,得到拯救。而理应处在现实世界的朗西特,突然发现身上的硬币出现了乔·奇普的头像。故事到此戛然而止。

读多了菲利普·K·迪克的书,会发现他有点「一招鲜,吃遍天」。他反复探讨同一个主题:如何区分现实与虚幻?他笔下的人物往往身陷奇特的梦魇:自己的记忆可能是虚假的,自己可能已经死了,自己可能是机器人,自己可能患了精神障碍,自己可能生活在虚构的世界里。这种对现实的怀疑伴随情节发展愈演愈烈,小说结尾也总是模棱两可,从不给出具体的答案。就像在这本小说里,到最后也没有讲明尤比克是什么,为什么朗西特的世界里会出现乔·奇普头像的硬币,现实与虚幻完全混在一起了。

如果你喜欢看科幻片,会发现有很多类似主题的「烧脑」电影,比如《黑客帝国》《盗梦空间》《源代码》等等,连开放式的结尾也都如出一辙(比如《盗梦空间》结尾的陀螺)。而菲利普·K·迪克的小说要比这些电影早了几十年,是当之无愧的先驱。所以我说他是伟大的科幻奇才。尽管他的写作水平不怎么样,可他是真正有新想法的人,他粗糙的小说远比手法圆熟的陈辞滥调更有意义。

跟许多脑回路异于常人的奇才一样,菲利普·K·迪克的才华出自于独特的个人特质。他嗑药,信仰神秘宗教,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,这些都成了他的灵感来源。有时我会想,如果才华需要如此高的代价,当个平庸的人也没什么不好。

最后总结一下,《尤比克》是本不太好评价的书。这不是本文学意义上的好小说,可是有独特的科幻创意,而这些创意又被后来的科幻作品过度挖掘,现在看来未必有新鲜的冲击了。至于值不值得读,就只好见仁见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