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 续·私房电影十选
之前写过一篇《私房电影十选》,发到网上后,有些朋友很喜欢,鼓励我再写一篇续集。我想了想,上一篇刻意选择年代较近的影片,这次不如就都写老片吧,正好作为互补。以下十部电影都老过我,依照上映时间顺序排列。
15.1 《卡萨布兰卡》(美国,1942)
《卡萨布兰卡》的故事颇有武侠味。一个冷若冰霜、愤世嫉俗的男人,在异域开了一间酒吧。这酒吧是个自成一体的小世界,黑白两道鱼龙混杂;不管你身份多高,多富有,到了这里就要服从这里的规矩。这男人开口讲话都是一股古龙味:「昨日过去太久,我已忘了做过什么。今夜太遥远,我不知自己会做什么,因为我从不做那么远的打算。」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硬汉,心里唯一的伤口,自然是一个女人。这女人很美,看她一眼就明白,对于她身边的任何一个男人,她永远是故事的女主角。女人抛弃过男人,给他留下除不去的伤疤;多年后突然出现,居然开口就让他冒天大的险,而他居然答应了。经过一番生死冒险,两个相爱的人就此分别,相忘于江湖。异域风情、惊悚悬疑、感情纠葛,一样不缺,怎能不拍出好故事?男主演鲍嘉相貌普通,个子不高,微微驼背,却男人味十足,不靠脸一样帅死人。
15.2 《日落大道》(美国,1950)
《日落大道》是一个以「衰老」为主题的故事。美国文化,尤其是好莱坞电影文化,近乎病态地狂热追捧青春美貌。一位电影明星,往往年纪轻轻就达到人生巅峰,被鲜花与掌声围绕,享受到任凭谁也无法抵抗的虚荣;可是随着年龄增长,接下来就要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一点一滴逝去。除非有大智慧,很少有人能经历这样的大起大落而不迷失自我。《日落大道》里的默片明星就因此而癫狂了,她贪婪地渴求青春、声誉和爱,那份扭曲的执著令人恐惧。片尾她走下楼梯那著名的一幕,简直像是一出恐怖片了。电影中不仅有讽刺,还有深切的同情,是一首献给默片时代的挽歌。这就使得此片很有一种佛教看透人间虚幻的思想情怀,这在西方电影里是不多见的。电影中另外一条故事线是落寞不得志的编剧,一步步放弃理想、委身于老女星,这是名利场中又一种典型悲剧。前几年莱恩·墨菲拍的迷你剧《宿敌:贝蒂与琼》与这部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,同样推荐一看。
15.3 《七武士》(日本,1954)
《七武士》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,就是七名武士受农民所托,抵抗山贼。假如写成小说,恐怕几页纸就讲完了。《七武士》好到可以当教材,用来教人怎么拍电影,不是因为剧情,而是由于精彩的影像叙事。《七武士》中大量段落完全没有台词,直接把情景展现在观众眼前,让你自己去看。武士与山贼的恶战,场面调度无懈可击,繁而不乱。这样的电影,一定要一帧帧分析才能品出好处,文字说明有心无力。与《七武士》相比,国内那些台词啰哩啰嗦的影视作品大概只能算是广播剧。无法被文字浓缩,只有亲自去看才能体会其好处,我想这样的电影才配得上艺术二字。
15.4 《宾虚》(美国,1959)
《宾虚》是一电影史上屈指可数的史诗巨作,其气势之恢弘令人惊叹。我前些年重看了蓝光版,感慨片中的大场面放在今天仍然不过时。当年没有电脑特效,所有场景都是实拍。最著名的四轮马车大战那一段,十几分钟的戏足足用了三个月才拍好。看到这样壮观的视觉奇迹,我不得不对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电影人肃然起敬。除了精彩绝伦动作场面,这也是一部宗教色彩浓厚的影片。我并非基督徒,但同样被电影中耶稣的故事所打动,因为宽恕与仁爱是普世的精神。如果你喜欢《角斗士》《天国王朝》这样的历史大片,那绝对不能错过《宾虚》。
15.5 《阿拉伯的劳伦斯》(英国,1962)
大卫·里恩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,他以荡气回肠的鸿篇巨制著称,片长动辄三四个小时。虽说电影好坏不取决于长短,但形式与内容是不可分割的,有些故事一定要足够篇幅才能充分发挥。《阿拉伯的劳伦斯》讲述了一个残酷而又带有异国浪漫气息的战争传奇,片中最吸引人的是对主角劳伦斯的塑造。历史上那些创下丰功伟迹的英雄人物,是伟大的超人,还是命运的宠儿?电影中的劳伦斯无疑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,同时他也爱出风头、喜欢哗众取宠,以至于一度被胜利冲昏了头脑,真以为自己具有神力、无所不能了。他致力于阿拉伯民族解放,付出了惨痛的代价,最后却被政客出卖,终究是作了大英帝国的一颗棋子。历史上的劳伦斯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,这部电影虽然并不完全符合史实,却真实刻画出了英雄人物的迷惘与无奈。
15.6 《黄金三镖客》(意大利,1966)
香港译作《独行侠决斗地狱门》,浓浓的邵氏武侠风。当年我在同一周看完镖客三部曲,同时打通《荒野大镖客:救赎》,过足了牛仔瘾。荒野大漠,一人一马,快意江湖,岂不快哉!当电影开场经典的口哨声响起,我的劲头立马就上来了。这部电影三个主角,一个负责耍帅,一个负责扮狠,一个负责搞笑。三人斗智斗勇,好戏叠出,在冒险夺宝之余,还穿插了一场悲情的战争大戏。最后三人坟场对决更是经典。
15.7 《教父》(美国,1972)
电影史上一个有趣的现象是,伟大电影往往改编自二流小说。我读过《教父》原著,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,感觉不过是本普通的通俗小说。而由此改编的《教父》电影前两集却被公认为电影艺术的巅峰。这是为什么?我认为,一部杰出的艺术作品,必然充分发挥了其艺术形式的特色,比如文学中的修辞,电影中的表演。既然这优点与形式紧密连结,也就难以在改编为另一种形式时保留下来。无论一个摄影师如何努力,也都无法还原「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」的艺术美感;而无论文字多细致,也无法还原马龙·白兰度在《教父》开场的伟大表演。电影在改编小说时,往往只留下故事,而把文学艺术性都遗落了。所以重视故事情节的通俗小说反而更适合改编成电影。《教父》在摄影、表演、配乐等方方面面都近乎完美,把一个黑帮故事上升为史诗,每次看都有新的感受,无愧为影史经典。
15.8 《骗中骗》(美国,1973)
这部电影在两岸三地的译名大相径庭,香港译作《老千计状元才》,台湾译作《刺激》,依我看还是大陆译名《骗中骗》更贴切些。这是一个行骗的故事,叙事稳扎稳打,干净利落,逐个小节向前推进:介绍人物、规划骗局、招兵买马、引人上套、实施骗局、出奇反转。正因为模式化,更考验编剧的功力,在套路里玩出花来。或许《骗中骗》没有太多艺术上的创新,但是足够巧妙好看。
15.9 《唐人街》(美国,1974)
《唐人街》的故事情节结构坚实,环环相扣。照着电影把故事记下来,几乎不用更改,就成了一本雷蒙德·钱德勒风格的好小说。《唐人街》的剧本被很多人认为是史上最佳。麦基那本著名的编剧教科书《故事》就总爱拿《唐人街》举例,视其为写作典范。《唐人街》由始至终一直保持着悬念,情节扑朔迷离;每次解决了一个疑问,却又引出更大的疑问;最后真相大白,,每处伏笔都发挥了作用。重看《唐人街》时我突然联想到了克苏鲁神话。主角从一件小事开始被卷入到神秘事件中,不自觉越陷越深,发掘出比预想中更庞大的邪恶。结尾也符合克苏鲁神话的惯例,带有一种虚无的宿命感,主角对邪恶无能为力。近年的美剧《真探》也是相同的风格,大概受到了《唐人街》的启发。
15.10 《办公室的故事》(苏联,1977)
作为一个中国八零后,我一直对苏联抱有复杂的感情。一方面,我熟悉苏联冷笑话、古拉格群岛,知道老大哥的恐怖;另一方面,当我观赏苏联文艺作品时,又不自觉地被其中的宏大叙事和理想主义所吸引。不过这部《办公室的故事》一点都不宏大,是平凡人的爱情喜剧,恰恰扭转了我对苏联的刻板印象。男主角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年人,戴着厚厚的眼镜,举止笨拙;他被老婆甩了,一个人照顾孩子。女主角是一个男人婆,不苟言笑,孤僻难相处,是男主角的顶头上司,男主角在她面前一直畏手畏脚。这两个人原本互相厌恶,没想到由于一系列的阴差阳错,居然起了奇妙的化学反应,最后成了情侣。这种故事其实很俗套,可是由于出色的情节设计和表演,从头到尾笑点不断,成了我最喜欢的喜剧片之一。
既然聊到了老片,不妨再说几句题外话。作为影迷,观影经验积累到了一定程度,少不了要看老片补课。那些影史上的经典名作,有些放在当下依然好看,另外一些恐怕就不容易吃得消了。相当多的名作是由于技术开创性而留名史册,比方说巴斯特·基顿开创了肢体喜剧表演风格,连成龙都是学他,他的《将军号》被公认为影史经典。然而对于今人来说,肯定还是成龙电影更好看。再比如《公民凯恩》是当年电影叙事、镜头、剪辑技术的集大成,被尊为最伟大的电影,可这并不代表它真的比其它所有电影都好。电影是大众娱乐,我不相信有什么电影非看不可。我选择这十部电影的方针偏重于「好看」,标题改成最适合新观众的老电影也说得通,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。